|
新聞詳情
醬香型白酒為什么要分兩次投料,醬酒釀造的奧秘與精髓發表時間:2023-06-15 14:53作者:領匠酒業 醬酒的釀造工藝中,兩次投料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它是農業社會智慧的結晶,凝聚著釀酒匠人的精湛技藝。遵循大自然的季節性生產,釀酒匠人精心選擇了端午踩曲和重陽下沙這兩個關鍵時刻,為醬酒的品質奠定堅實基礎。每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釀酒藝術的獨特魅力。那么,醬香酒為什么要進行兩次投料呢?
兩次投料分別是下沙和糙沙,這是醬酒生產的基礎環節。首先是下沙,它選在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此時,赤水河水清澈而溫度適宜。第一次下沙的料量占總料量的50%。即使是傳統的坤沙工藝,高粱也要經過粉碎。高粱的整顆率和破碎率約為8:2。粉碎小比例的高粱有利于原料吸水膨脹,同時促進糊化和糖化發酵,為后續的發酵和蒸餾創造有利條件。 經過加入九十度以上的熱水潤糧,原料蒸煮至七分熟,帶有三成硬心或白心后即可出甑。然后進行攤涼工序,堆積4~5天。當堆積溫度達到45~50攝氏度時,從堆內取出的酒醅散發出香甜和酒香的氣息,這時便可進入酒窖進行發酵。在下窖之前,需要用尾酒噴灑到窖壁和底部,并在底部撒上一些大曲粉。 下酒窖時,需要澆灑酒尾,以使糧食發酵更加充分,增強香氣的產生。酒尾的使用量約為高粱量的2%~3%。下沙生產出的酒一般用于糙沙工藝。 糙沙是發酵一個月后進行的第二次投料,同樣占總料量的50%。不過,破碎率與下沙有所區別,高粱的整顆率和破碎率約為7:3。潤糧后,糙沙的工藝與下沙大致相似。 然后將下沙發酵出甑后的酒醅加入糙沙中,再加入大量的大曲粉和下沙蒸餾得到的生沙酒,攪拌均勻后進行堆積發酵,并進入酒窖繼續發酵,操作方式與下沙工藝相似。 一個月后,從酒窖中取出的酒經過蒸餾得到糙沙酒,然后進行儲存。這種醬香型白酒口感甜美,香氣濃郁,入口即生津,空杯留香,回味悠長。 這便是下沙和糙沙的區別,完成這兩次投料后,不再進行新的原料投放,只需加入酒曲進行蒸煮,并進行七次取酒。 可以說,“下沙”是基礎,而“糙沙”是關鍵。在保持基礎穩定的前提下,嚴格掌握糙沙的投料量和時機,是釀造出優質酒的必要條件。 “好山好水釀美酒”,黔貴高原一直以來物產豐饒,五谷豐登。領匠酒所使用的原料經過釀酒匠人的嚴格挑選,確保每一粒原料都符合中國綠色發展中心對優質釀造的要求。這樣才能使領匠酒的酒體香氣醇厚,口感宜人,入口生津,杯底留香,回味悠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