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儲存的醬香型白酒為什么變渾濁發表時間:2021-12-16 11:25作者:領匠酒業 隨著一年時光接近尾聲,冬意漸濃,春節的腳步也慢慢走近了,很多酒友為了春節能夠暢飲已經囤下了珍愛的美酒。但是,近期有酒友向小匠反映了一個問題,家里囤的美酒居然出現了渾濁、結絮現象,難道是好酒變了心?跟著小匠一起解開這個疑惑吧! 酒液渾濁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類絮狀物并不是“臟物”,其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乙酯,這些脂類,在遇冷時就會從酒中析出呈現白色絮狀形態。 大家都知道,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風味成分,其中又以醬香型白酒含量尤其居多。 而白酒低溫下變渾濁正是由于白酒風味成分中的高級不飽和酸以及酯類物質引起的,包括棕桐酸、油酸、亞油酸及其乙酯類物質。這幾種高級脂肪酸乙酯均為不飽和脂肪酸乙酯,性質不穩定,只溶于酒精,隨著溫度的降低溶解度也急劇降低,在低溫下引起渾濁,甚至在低溫環境下久置一段時間后,還會凝聚產生白色絮狀沉淀物。 其實這些絮狀物不僅會在低溫下出現,有時白酒度數降低也會析出。因此就有酒中加水看是否變渾濁來判斷糧食酒的方法,其實使用的就是高級脂肪酸乙酯不溶于水的原理。 高級脂肪酸乙酯是白酒香氣的主要來源,沒有這類物質存在,白酒就不會有各具特色的香氣,也就不會有十二香型的白酒區分。雖然這些脂類物質在白酒中占比只有2%,但總的種類卻有成百上千種,十分復雜,正是不同脂類間的微量組合,才造就了各種香型之間的各有千秋。 所以,白酒在低溫情況下出現渾濁或絮狀物是正常的現象,不用擔憂。而且,在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GB/T26760-2011)中也規定:當酒的溫度低于10度時,允許出現白色絮狀沉淀物質或失光。10度以上時應逐漸恢復正常。 大家現在明白了吧,白酒變渾濁大部分是因為低溫的原因。冬季氣溫低,只需要將酒放在常溫下,大概10℃以上,放置一會兒絮狀物就會消失,酒液會變得清澈透明。 另外,如果您囤積的美酒在低溫下出現了渾濁失光、有白色絮狀物析出的現象,不要覺得被騙,相反,這恰恰證明了,您買到的正是固態發酵純糧釀造的正宗好酒!但是,如果渾濁的酒在常溫下放置許久仍然渾濁,那酒質可能就是最大的原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