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詳情
大曲還是小曲?探秘白酒釀造中的曲類選擇發表時間:2023-06-21 15:24作者:領匠酒業 白酒在中國擁有千年的歷史。熟悉白酒釀造過程的朋友都知道,釀造白酒少不了酒曲。在白酒業內,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醅是酒肉,水是酒的血,曲是酒的骨”。其中,“曲為酒骨”的意義不言而喻,相信酒友們都明白酒曲的重要性。制曲作為我國特有的民族遺產,對于酒的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除了少數了解內情的酒友,大多數人即使終身熱愛白酒,也對酒曲一無所知,更別提大曲酒和小曲酒。今天,小匠將為大家普及關于酒曲的知識,為您掃清困惑。
一、酒曲的定義 酒曲是一種由大米、小麥、麩皮、中藥植物等原料加工而成的釀酒發酵劑,是由多種微生物組成的復合物。最初稱為酒粬,后來簡化為酒曲。酒曲可以分為大曲酒和小曲酒。顧名思義,用大曲釀制的白酒稱為大曲酒,用小曲釀制的白酒則被稱為小曲酒。中國白酒作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與其他洋酒不同之處在于白酒釀造過程中使用了酒曲。因此,通過觀察一瓶白酒是否加入酒曲,就能判斷其是否來自國內還是外國。酒曲中富含各種微生物和其代謝產物,這些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能夠將糧食轉化為酒液,經過蒸餾后成為白酒。在傳統白酒釀造技術中,主流使用的酒曲分為大曲和小曲。 二、酒曲的作用 簡單來說,酒曲具有糖化和發酵劑的雙重功能。酒曲上生長著大量微生物,并伴隨微生物分泌的酶(如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能夠加速谷物中淀粉的糖化以及蛋白質等的轉化為糖和氨基酸。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分解為乙醇,也就是酒精。實際上,制曲是一種擴大培養釀酒微生物的過程,通過此過程,使谷物長出更多茂盛的菌絲,從而加速發酵過程。可以說,白酒是酒曲中各種微生物聯合作用的結果,它們將糧食轉化為酒液,并經過蒸餾制成。相較于國外的發芽糖化再轉化為酒精的方式,加入酒曲能夠更直接地將谷物轉化為酒精,從而使得釀造出的白酒口感更加復雜豐富。 三、醬酒的酒曲特點 醬香型白酒所使用的酒曲屬于高溫大曲,主要由小麥、母曲和水按一定比例制成。將小麥研磨后,加入母曲和水進行調和,人工踩制成中間高、四邊低的“龜背”狀曲塊。每年端午節時,醬酒廠開始制曲,直至重陽節前結束,俗稱為端午制曲。曲塊制作完成后,還需要放入曲房培養。醬酒酒曲的培養過程中,溫度較高,曲塊內部溫度可達65攝氏度。這樣的高溫條件常常會使得曲塊散發出明顯的醬香味。曲塊在培養過程中需要經歷長達六個月的時間,并多次翻曲,以使曲塊的發酵更加均勻。經過長時間的發酵培養,直到重陽節將近,酒曲才能拿出使用。 綜上所述,酒曲作為白酒釀造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白酒的品質和風味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它既是糖化劑,能夠將谷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質轉化為糖和氨基酸,也是發酵劑,通過微生物的活動將糖分解為酒精。不同類型的酒曲,如大曲和小曲,賦予了白酒不同的特點和口感。而醬酒特有的高溫大曲制曲過程更是為醬香型白酒增添了獨特的風味。通過深入了解酒曲的作用和特點,我們更能欣賞到中國白酒的獨特之處和千年釀酒文化的魅力。 然而,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酒曲仍然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希望通過小匠的介紹,能夠為廣大酒友們提供一些關于酒曲的基礎知識,增加對白酒制作過程的了解,進一步激發對白酒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同時,也希望酒曲這一寶貴的民族遺產能夠得到更多的保護和傳承,讓白酒這一具有千年歷史的瑰寶繼續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讓更多的人品味到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