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醬香型白酒的口感特點及釀造工藝流程發(fā)表時間:2022-05-10 14:19作者:領匠酒業(yè) 如今,酒的品類越來越多,但在這其中,醬香型白酒備受喜愛的程度也越來越高,這其實跟醬香型白酒的特點有很大關系。今天我們就具體說一說,醬香型白酒的口感特點,以及它的工藝上又有何特別之處。 首先,醬香型白酒醬香型白酒是由醬香酒、窖底香酒、醇甜酒等勾兌而成的。我們說的所謂醬香,其實指的是該酒品的香氣與醬食品相似,簡單說就是聞起來有股醬食品的香氣,由于這是其它香型酒不具備的特性,所以才稱之為醬香型白酒。 這類香型的白酒香氣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是最主要的特點。此外,醬香型白酒還具有倒入杯中過夜香氣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實杯還香,令人回味無窮的特性。這種香型取決于醬香酒獨特的工藝,每瓶醬香酒從釀制到裝瓶上市,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其采用的是大家所熟悉的12987的釀造工藝方法,意思就是經過兩次投糧食、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該過程起碼要歷經春、夏、秋、冬近一年時間。 具體的操作過程如下: 1、下沙步驟: 取占投料總量50%的高粱。其中80%為整粒,20%經粉碎,加入90度以上的熱水(稱為發(fā)糧水),隨后潤糧食4-5小時,加水量為糧食的42%-48%。繼而加入去年最后一輪發(fā)酵出窖而未蒸酒的一點比例的優(yōu)質母糟拌勻,裝甑蒸糧1小時至7成熟,帶有3成硬心或白心出甑。 置于晾場上再加入一定比例的90度量水(對糧),攪拌均勻后攤開散冷至30-35度。灑入勻,待堆積溫度達到45-50度,用手插入堆內,當取出酒醅中有香甜味和酒香味時,即可入窖發(fā)酵。下窖前先用酒尾噴灑窖壁四周及底部,并在窖底撒些大曲粉。酒醅入窖時同時澆灑酒尾,再用泥封窖發(fā)酵30天。 2、糙沙步驟: 取總投料量的其余50%高粱,其中70%高粱整粒,30%經粉碎,潤料同下沙操作。然后加入等量的下沙出窖發(fā)酵酒醅混合裝甑蒸酒蒸料。首次蒸得的生沙酒,一般不作原酒入庫,全部破入出甑冷卻后的酒醅中,再加入大曲粉碎拌均勻收攏成堆,堆積、入窖發(fā)酵同時下沙,封窖發(fā)酵一個月。出窖蒸酒,量質接酒即可得到第一次原酒,入庫存儲,此為糙沙酒。 3、第三輪至第八輪步驟: 蒸完糙沙酒的出甑酒醅不再添加新料,經過攤涼、加尾酒和大曲粉,攪拌均勻堆積,再入窖發(fā)酵一個月,出窖蒸餾所得的酒既第二次原酒,稱為回沙酒。以后每輪次的操作方法同上,分別蒸的第三,四,五次原酒,統稱為大回酒。此酒香濃,味醇,酒體較豐滿。第六次原酒稱為小回酒,此酒醇和、糊香好、味長。第7次原酒稱為追糟酒、醇和、有糊香、但是微苦,糟味較大。第八次發(fā)酵蒸得的酒稱為丟糟酒,稍微帶點枯糟的焦苦味道,有糊香,一般作為酒尾,經過稀釋后回窖發(fā)酵。 4、七次取酒 九次蒸煮中的前兩次蒸煮都不取酒,只增加發(fā)酵時間,爭取更多微生物。之后再對酒糟進行攤晾、加曲、收堆、下窖等流程。到第三次蒸煮開始取酒,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取酒完成。 蒸煮之后進行蒸餾取酒時,取的酒要“掐頭去尾”,頭酒撥入下一輪酒醅進行發(fā)酵。 七次取酒完成后,這時候時間已到第二年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而從釀造開始到七次取酒完成,時間過去大概一年,也就是一年才一個生產周期,即是“12987”中的“1”。七次取的酒也叫七輪次酒,每一輪次酒的特點有一定差別,一、二輪次酒酸澀辛辣,三、四、 五輪次酒最好,醬香味突出,口感醇和,六、七次輪次酒發(fā)焦發(fā)苦。 長期窖藏 釀造完成的新酒不能直接飲用,要經過窖藏與勾調之后,方能出廠。醬香白酒都要放于陶壇窖藏,窖藏時間長達3年以上。陶壇的透氣性好,有利于空氣中的氧氣進入壇內與酒產生“微氧循環(huán)”,從而加速酒的酯化、氧化、還原反應的速度,促使醬香白酒在長時間的貯存中不斷老化陳熟,揮發(fā)掉**性物質,酒體更加穩(wěn)定,口感更加醇厚。 以上三個步驟即完成醬香型白酒的一整個釀造周期:“2次投料,8次發(fā)酵,7次取酒”。雖然工藝復雜,但是釀造后的醬香酒醬香濃郁,醇厚凈爽,幽雅細膩,回味悠長,醇和綿柔。 此外,在釀造的整個過程中,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特點可以概括為:四高兩長,一大一多。四高即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fā)酵、高溫流酒;兩長即生產周期長,歷經一年,以及貯藏時間長,一般需要貯藏3年以上。一大即用曲量大,用曲量與糧食質量比達到1﹕1;一多即多輪次發(fā)酵,即八輪次發(fā)酵。 因此,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與其他白酒工藝相比,是十分獨特、科學合理的,同時在這過程中,醬香酒自然發(fā)酵生香,待易揮發(fā)的物質揮發(fā)后,剩下的健康物質也利于利于人體吸收。 以上就是關于“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流程”,希望能夠加深大家對傳統醬香酒釀造工藝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