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流程主要有哪些?有哪些特點?發表時間:2023-02-09 14:06作者:領匠酒業 醬香型白酒是我國三大香型白酒之一,雖然過去醬香型白酒在我國的受眾度一直不如濃香型白酒,但近年來醬酒市場的人氣度不斷升溫,醬香型白酒在國內白酒行業的影響力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掀起了一股“全民醬酒熱”,越來越多的飲酒者開始嘗試喝醬香型白酒。 大部分優質醬香型白酒都是貴州茅臺鎮生產的,是以傳統醬香工藝釀造,原料是由茅臺鎮當地的小麥、水、高粱釀造而成。經過一年生產周期、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五年窖藏等釀造工藝。因此,優質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復雜,釀造時間長,產量低,價格比其他白酒貴。 第一、醬香型白酒“三高”的特點 1、高溫制曲 高溫制曲是醬香型白酒釀造的獨特工藝,制曲溫度比其他香型白酒高十幾度。大多數酒廠選擇在端午節氣溫較高時開始制曲,因為夏季氣溫高,濕度高,微生物種類多。 2、高溫堆積 高溫堆積是指經過40天發酵的曲料在高溫下進一步堆積發酵醬香型白酒的過程。目前,當下沙料的溫度降至32℃左右時,加入大曲粉,充分攪拌后再堆積,沉積時間為4~5天后,溫度可上升至45~50℃。 3、蒸餾時溫度高 蒸餾酒時,醬香型白酒的溫度高達40度以上,幾乎是其他香型醬香型白酒的兩倍。而且醬香型白酒要儲存三年以上,低沸點的物質可以揮發掉,所以白酒中儲存的雜醇油等成分很少。 第二、目前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選擇的工藝主要有三種: (1)大曲醬香的傳統工藝: 以優質高粱為原料(不破碎或粉碎20%),用小麥制成高溫大曲作為糖化發酵劑,兩次加料,高溫堆積,選用石頭制成的發酵窖,經過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采用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摘酒的特殊工藝。生產周期為一年。根據醬香、醇香、窖底香三種典型體和不同輪次的酒,各自長期儲存。該工藝釀造出的白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醇厚協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原料出酒率達到25~25%。 (2)麩曲(碎沙)醬香工藝:以破碎的高粱為原料,采用小麥制作高溫大曲、麩曲、糖化酶(或干酵母),選用石頭制成的發酵窖或地面直接堆積發酵,用發酵、蒸餾、勾酒制成的具有醬香風格的蒸餾酒。該工藝發酵時間短,儲存期短,出酒率比傳統大曲醬香工藝高40~50%。但與優質大曲醬香型白酒相比,口感還有一定差距。 (3)以傳統的大曲醬香工藝和麩曲醬香工藝生產的原酒為基酒,按不同比例勾調而成。(大曲)醬香型白酒獨特的釀造工藝(大曲)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古老而獨特,是茅臺鎮幾千年來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符合自然的變化而創造和積累起來的,是一個獨特的自然條件和釀造I藝術科學相結合的典范。 (一)嚴格按照節氣,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一年一個生產周期。 (二)同一批材料要經過9次蒸煮,8次加曲,堆積,入池發酵,7次取酒才會丟糟,歷時整整一年。 (三)(大曲)醬香型白酒在一年的開放式發酵過程中,參與其生產發酵過程的微生物很多,使香味成分多種多樣。酒體香而不艷,低而不淡,豐滿醇厚。 (四)生態窯藏。(大曲)醬香型白酒經九蒸八釀,七次取酒后各自將七輪原酒放入無污染,無公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朱砂窖內天然窯藏成熟,在三年的窯藏過程中,通過氧還原,酯化,揮發,物理自然變化,使酒質更純正,細膩,醬香更突出。 第三、醬香型白酒專有名詞 大曲醬香酒 醬香型白酒是由大曲制成的糖化發酵劑。 麩曲醬香酒 醬香型白酒采用麩曲作為糖化發酵劑。 高溫大曲 曲塊發酵溫度高于60℃時,在制曲過程中制成的大曲。 高溫堆積 大曲醬香酒特有的生產工藝是在堆積發酵過程中,沉積頂溫達到45℃以上。 高溫餾酒 蒸餾酒時,酒體溫度在35℃以上,是醬香型白酒特有的生產工藝。 下沙 第一次生產醬香型白酒制酒的投糧過程,整個高粱與碎粒的比例為8:2。 糙沙 在制作醬香型白酒的第二次投糧過程中,整個高粱與碎粒的比例為7:3。 輪次 通過攤涼、拌曲、堆積發酵、入窖發酵、再蒸餾等生產過程,原料經蒸煮或酒缸蒸餾而成的過程。 輪次基酒 經過每一輪蒸餾后,通過各自的儲存作為勾調酒。 一輪次原酒 下沙和糙沙兩次投糧后第一次蒸餾出來的酒,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糧香突出,酯香愉悅;酸味明顯,余味微苦等感官特征。 二輪次原酒 下沙和糙沙兩次投糧后,第二次蒸餾出來的酒。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糧食香氣明顯,略帶醬香;具有酸味、回味甜味等感官特征。 三輪次原酒 下沙和糙沙兩次投糧后第三次蒸餾出來的酒。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醬香味明顯或略帶谷物香味或無,入口香味大;酒質醇厚,尾凈,余味長帶澀等感官特征。 四輪次原酒 下沙和糙沙兩次投糧后,第四次蒸餾出來的酒。無色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醬香味明顯,香味全面協調;純正、干凈、回味悠長、香甜等感官特征。 五輪次原酒 下沙和糙沙兩次投糧后,第五次蒸餾出來的酒。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醬香味明顯,微焦;醬香味明顯,具有回味長、澀味微苦等感官特征。 六輪次原酒 下沙和糙沙兩次喂食后第六次蒸餾出來的酒。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有醬香味,醇厚,略焦,余味長,回味略苦。 七輪次原酒 下沙和糙沙兩次投糧后,第七次蒸餾出來的酒。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和沉淀物,有醬香味;具有醬香味、純正味、焦味、長余味、微苦回味、微差等感官特征。 綜合基酒 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第七輪原酒,在傳統的醬香型白酒生產過程中蒸餾提取,儲存一定時間后,按一定比例勾兌組合而成。 盤勾 將不同車間、不同團隊、不同時間、不同窖池生產的具有相同特征的酒組合在一起。 勾調 按照不同比例組合不同輪次、不同酒精度、不同酒齡、不同香味、不同風格、不同口味的原酒的工藝流程,不添加任何外來物質,使其符合一定標準,保持成品酒的特定風格。 |